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专区 > 著作推荐

《梁世杰中医肿瘤治疗学》

作者:梁世杰来源:官网时间:2022-04-28 08:38:02

 

QQ截图版权登记.png

《梁世杰中医肿瘤治疗学》

          作者:梁世杰

              自序

 

   癌症已经成为我国最新疾病致死率排行榜第一的疾病,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是“谈癌色变”依旧是生活当中客观的存在。随着空气、环境,水资源的污染加重以及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世界各国癌症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且致死率也极高。以晚期肝癌、肺癌为例,5年生存率不超过5%。可见其依旧是绝症。目前癌症的治疗除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外,中医药治疗,正在介入到癌症治疗的全过程当中。

 

   据相关专家研究证明,癌前病变用中药,避免发展成癌症;癌症早期用中药、为手术后防止癌细胞转移和复发立下功劳;癌症化疗、放疗间歇时用中药,可以提高抗癌西药的敏感性以及缓解抗癌西药导致的血相异常、放射性肺炎、靶向药引起的皮肤损害、消化道症状等毒副作用;癌症康复期用中药,可以控制癌细胞的复发与转移和放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中医药抗癌大有可为。

 

   我基层从医20年,目睹许多癌症患者的无奈与离世,也参与许多癌症患者的治疗与成功康复、带瘤生存。最理想的患者有前额乒乓球大脑癌中药治疗一个月消除后四年未复发的;也有直肠癌,自行中断了中医药治疗又经过西医造瘘、放化疗,不到一年而离世的;有晚期肝癌服中药三个月,又多活三年的;也有肺癌患者,服中药半年癌瘤消除,停药一年又复发脑转移的,后期患者又经手术开颅用西药继续控制一年过去了,患者生活自理,一切正常,但是每年花费却很巨大。当然最多的还是带瘤生存的患者。

 

   事实证明,用中医药抗癌能够有效控制、消除癌症、延长寿命,节省了大量的医药费和手术费。曾经有过自行中断中医药抗癌治疗的癌症患者往往深有体会,因为后期癌症发展经过手术、放化疗以后花费了大量的费用,达到的却是与服中药几乎一样的效果,但是往往有许多不幸的家庭却是人财两空。正所谓一步选错,步步选错。可见面对癌症的治疗选择很重要,坚持很重要,文化自信很重要。

 

   癌症首先是一个慢性病,另外癌症还是一类病。正所谓人身无处不肿瘤,同时癌细胞还是一个难以从身体清除,同时还是极易复发的疾病。这些都决定了,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抗癌都是需要长时间的过程。据我的经验,恶性程度不是很高的癌症,无论是否手术,服用中药一般是在1~3年,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是3~5年。

 

   疗程其实也是寿命,寿命也是疗程保障起来的。所以疗程长要正确理解,客观看待。因为他是时间的两个角度。

 

   迎难而上,不畏病魔,还群众一个健康体魄,是医生的使命。从另一个方面讲,配合医生,降伏病魔,坚持治疗,早日康复,是癌症患者的义务和希望。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相互信任,积极面对,才是战胜癌症的积极态度。无数事实证明,癌症欺负内心脆弱者,越是胆大,乐观的患者越容易长寿,康复;越是胆小、焦虑,内心恐惧、脆弱者,越是免疫力低下容易癌症复发。现代科学发现,害怕、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免疫力严重低下。这说明面对癌症,患者需要有一个坚强的“心脏”。

 

   文化自信,中医自信,康复自信是癌症患者需要树立起的精神堡垒!无数历史证明,有信仰的人比没信仰的人生命力更顽强。

 

   中医药抗癌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从解放初期的以毒攻毒疗法,到2000年前后的带瘤生存。说明了癌症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斗争,并不是三下五除二就能攻下来的堡垒。因为有的人体质强,有的人体质弱,有的人年轻,有的人年老,有的人癌症是前期,有的癌症恶性程度高。所以不能只用一种方法理论指导治疗。要因时,因地,因人,因病,集思广益、辨证论治。同时要紧密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和知识,以及现代医学抗癌的手段,作为中医药抗癌的有益补充。

 

   中医药抗癌应该积极避免只扶正而不抗癌的窘境,在减轻患者癌症症状,增强体质的同时要有效的缩小癌瘤。这就要查找古籍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积极使用抗癌中草药。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中草药的使用,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避免西医思维使用中药。另外我们也要认识到抗癌中草药对各类癌症的抑瘤效果是不一样的。结合动物试验以及抗癌临床实验大数据的支持下,更有利于提高具体的癌症选药准确性、有效性与科学性。

 

   当下中医药抗癌思路逐渐转化为专病专方思路,它是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产物。个别的特效抗癌药已经生产成中成药上市。说明这些药对某一类癌症或者几类癌症有特效,能够治疗这一类的病,省去了个体化辨证论治环节。虽然中医临床抗癌复方中药居多,还达不到像青蒿素一样用合成单质药物的办法去精准的治疗疟疾,但是中医药的复方治疗有其更多的优势。比如多器官、多靶点、多组织受体的用药方式避免了中药耐药,更有利于控制癌症和消除肿瘤内环境,就像汽车的四轮驱动一样稳定有力。另外中药与中药之间的协同作用也产生了1+1>2的抗癌疗效。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书中28个专病专方不是套病用方,而是根据肿瘤的两个治疗原则辨证施治。尤其是其中的用药剂量以及个别有毒药品的使用,都需要在中医抗癌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谨慎用药。尤其是肝肾功能不良患者,比如雄黄禁止使用。

 

   中医药的抗癌理论也需要升华和创新,积极吸收各大医家的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和智慧。尤其是晚清医家郑钦安的“平秘阴阳”理论。见于其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如《医法圆通卷一》曰:“病情变化,非一二端能尽,其实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若欲逐经、逐脏、逐腑论之,旨多反晦,诚不若少之为愈也。”可见阴阳是各种疾病辨证论治的总纲。如果从阴阳这个高层次的概念入手,就避免了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用药庞杂的局面。我们知道,对癌症治疗时复方大方的使用是常态,从阴阳概念入手辨证使用药物,减轻了患者身体对中药承受负担,也便于患者长期服药,同时也缩减了经济负担。当然,具体辨证方法的使用还是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具体分析,运用自在人心。

 

   另一方面从理论上讲,身体得了绝症,相当于损及阴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明疾病对身体的损害也是有层次。癌症不同于其他的可愈的外感或者内伤类疾病,以及损伤气血、脏腑失调比如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癌症是一个涉及到阴阳离绝,亡阴亡阳的绝症,所谓癌症是慢性病只示相对于急性猝死类疾病而言,毕竟癌症病人的生存期是极短暂的。这是从疾病本身的层次上讲“平秘阴阳”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经过无数医家证实,“风”、“痰"、瘀"、毒"是导致癌瘤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癌瘤的致病产物。由于人体阴阳失衡,身体对病邪气化不足,导致癌瘤丛生,所以治癌的从始至终都要考虑到“祛邪解毒”疗法。避免个别医家“只扶正,不去邪,身体无恙,寿命不长”的窘境。

 

   无论千言万语,千经万论,最后都落实在用药处方上,经过医师的辨证论治,最后都要落实在抗癌疗效上,因为疗效才是硬道理。本书旨在理法方药和辨证论之上探讨、阐释,期待同道参考、并有所裨益。省略验案,原因是一方面避免沽名钓誉、商业利诱之嫌;另一方面诊务繁忙,精力时间有限,验案保存不完备,期待后期的著作中予以体现。

 

   中医博大精深,医学流派众多,理论观点不一致处,望同道求同存异,多多海涵!成书仓促,内容多是经验之谈,有诸多不足之处,还望读者批评指正。  

 

 

                                                                 梁世杰

                                                                                

                         2022年春于北京

 

 

 

相关资讯推荐

    无相关信息